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2 -> 网络普法 与宁同行 -> 以案释法
网信说法以案释法 | 紧急预警,三个案例均为银川真实警情
2025-08-28 16:00:18   
2025-08-28 16:00:18    来源:平安银川

  近期,银川市连续发生三起以"线上诈骗+线下取现/邮寄黄金"为手段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,涉案金额超37万元。诈骗分子通过“刷单返利”“冒充公检法”“虚假投资"等传统话术,以及“网约车运现金”“邮寄实物黄金”“上门取钱”等线下操作,形成更具迷惑性的复合骗局。

  2025年5月,金凤区一名网约车司机接到运送包裹的订单,发现包裹内装有5万元现金后立即报警。经查,寄件人因参与“刷单返利”被诱骗通过网约车运送现金至异地。警方迅速拦截包裹并抓获一名取现嫌疑人,成功挽回损失。此类案件中,诈骗分子先以“做任务返现”为饵,让受害者小额获利建立信任,随后以“任务出错需补单”“缴纳保证金”等理由,要求通过线下渠道运送现金。

  7月,兴庆区一对夫妇接到自称“海口市公安局民警”的电话,对方以“涉嫌特大诈骗案”为由,诱导其安装远程控制软件并购买600克黄金寄往指定地址。所幸受害人事后察觉异常报警,警方通过银行和快递公司紧急拦截,避免更大损失。

  近日,西夏区居民李女士在抖音结识“小学同学”网友,对方以“代炒币”为由展示虚假盈利,诱导其投入十万元现金,并要求“工作人员上门取钱”。李女士报警后,警方布控抓获两名嫌疑人,缴获现金32万元。

  【网信说法】

  从网信部门视角分析,近期诈骗案件呈现三大新特征:

  其一,“线上诱导+线下取现”复合模式。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、短视频平台发布“刷单返利”“虚假投资”等广告,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,以“监管严格”“自证清白”等借口,要求受害者通过网约车、快递寄送现金或黄金,规避银行转账追溯。

  其二,技术手段升级。在冒充公检法案件中,不法分子利用远程控制软件操作受害者手机,伪造“通缉令”“冻结文书”等文件,结合“安全账户”话术,诱导受害者主动提现或购买实物资产交付。

  其三,社交工程渗透。诈骗分子长期潜伏社交平台,冒充亲友、投资导师建立信任,再以“内部渠道”“高收益”为饵,诱导线下交易以逃避监管。

  网信部门呼吁:市民需牢记“三核两不”原则——核实信息来源(通过官方渠道验证“公检法”通知、投资平台资质)、核实人员身份(拒绝远程控制手机、不透露验证码);不轻信“低风险高回报”承诺,不向陌生账户或线下人员转账。若遇可疑情况,立即拨打96110咨询或110报警。同时,建议快递、网约车平台加强包裹内容核查,发现现金、黄金等异常物品及时上报,共同织密防诈网络。

【编辑】:张海莹
【责任编辑】:张海莹